2011年228獻文:二二八事件中的慈悲精神

撰文:慈林教育基金會

    二二八事件是400年來台灣最殘酷的殺戮悲劇。但在專制政權殘害人民、社會危疑莫測的局勢下,在族群疑懼對立的驚惶害怕中,台灣先人卻展現出撼人心魄的道德勇氣:以素樸、堅毅又慈悲的態度面對困境。其間,威武不屈、捨己救人的義勇行為時有所聞,我們今天紀念二二八,追思受害者,在譴責國家暴行之外,更要表揚、懷念這種人性的光輝;讚美並追隨這種崇高的精神。

    潘木枝先生是日治時期嘉義頗具聲望的醫生。1935年,從日本返台,回到故鄉開業行醫,經常免費為貧困的人看病,備受地方人士稱讚。戰後當選嘉義市參議員。二二八事件發生後,消息傳到嘉義,市民開始集結、組成部隊,與政府軍爆發衝突,逼迫政府軍退守到水上機場,部分外省籍人士也被困在中山堂。這段期間,潘木枝不忍見事態擴大,擔心軍民之間的衝突只會引發不必要的犧牲,造成更大的死傷,不顧安危出面阻止市民攻打機場的政府軍,也為困守在中山堂的外省籍人士看病;後因政府軍求和,潘木枝同其他議員和地方人士,以和平使者身分前往水上機場與政府軍溝通,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這場事件[1]

    同樣是醫界精英的黃朝生先生,從醫專畢業後,即投入行醫的工作。日治時期黃朝生就曾參與抗日活動而遭日人逮捕,戰後經常與朋友闊論時政、關心時事,並且當選台北市參議員。二二八事件發生後,黃朝生曾和他的家人協助多位任教其妻中學的外省籍老師,躲藏到他們的親友的住處。一方面,他也積極參加「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」,負責維護治安;同時呼籲市民:不應見外省人就打,要反對的是政府的貪污和腐化,並盼望用民主的方式來解決紛爭[2]

    不幸,後來潘木枝被槍殺於嘉義火車站前;黃朝生也遭逮捕,下落不明。儘管潘木枝和黃朝生皆曾力圖挽救災難的擴大、努力避免死傷的增加,但自己卻成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。緬懷他們的風範與不幸,傷心悲愴固然縈繞心頭,但我們更應謹記,他們的慈悲義行雖然不能使他們避免災難,但卻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誌,是人類文明的象徵,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。我們更應努力,使他們在災難的暗夜中閃現的人性光輝,永遠照耀著台灣大地。使他們在危疑驚惶中展現的慈悲精神,深深注入台灣人民的心靈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