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事典:「黃虎旗」的故事

1894年,清帝國為了朝鮮主權問題,和日本發生甲午戰爭,1895年清國打了敗仗後,和日本簽定〈馬關條約〉,割讓台灣給日本。

在〈馬關條約〉中,滿清政府將台灣、澎湖「永遠割讓日本」,此一消息傳到台灣,台灣官員士紳一片譁然,四方奔走,試圖使列強各國出面阻止日本佔領台灣,但一連串求援失敗後,當時在台巡撫唐景崧和台灣官紳們為抗拒日本佔領台灣,故決定組織「台灣民主國」,獨立抗日。

1895年5月,「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」終於發佈,在台北城內升起藍地黃虎旗,「台灣民主國」誕生,「民主」二字就這樣第一次出現在台灣的官方文書中。

台灣民主國雖然名曰「獨立建國」,但從其仍然恭奉清朝正朔、遙作清朝屏藩的文告中看來,獨立恐怕並非其本意。黃昭堂教授說:「台灣民主國建國的目的,在於阻止日本對台灣的佔領,建國只是抗日的手段。」庶幾近之。

*參考資料:《快讀台灣史》,李筱峰著

(本文原刊載於2003.4.15出刊之慈林通訊《季刊》第33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