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運事典:臺灣工友總聯盟

我們這個台灣工友總聯盟係應時勢的要求而出現的團體,我們須努力奮鬥使其成為擁護勞動階級權利的總機關,以克盡勞動階級政治、經濟和社會解放運動前衛隊的台灣勞動階級歷史使命。

台灣工友總聯盟創立宣言-1928

 

    論起20年代台灣的勞工運動之發展,可由分裂後的台灣文化協會談起。1927年新文化協會的幹部於掌握實權後,便開始相繼推動機械工大團結,和組織台灣機械工會的事工;到了「台灣工友總聯盟」(簡稱工友總聯盟)成立後,則完成全島性勞工團體的統一工作。
    工友總聯盟的成立與台灣民眾黨(簡稱民眾黨)有很大的關聯。由於民眾黨成立後,在蔣渭水的領導下,對於階級問題特別重視,而獲得不少勞工團體的支持。因此,1928年,在民眾黨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會議上,決議創設「台灣工友總聯盟」。同年2月19日,工友總聯盟正式於台北蓬萊閣成立,當時即有29個勞工團體加盟。成立當日,工友總聯盟的各地代表則安排了59輛汽車在台北市遊街,聲勢浩大。
    自工友聯盟成立後,便積極透過召開演講會、座談會等方式,號召各勞工團體加入。成立一年後,會員總數竟高達萬人以上。此外,工友總聯盟甚至直接發動和指導多起勞動爭議活動,要求改善勞動者的待遇,以圖謀勞工階級的最大權益。1928年,工友總聯盟共處理了15件勞資糾紛,其中又以高雄淺野水泥工廠因為迴避退職金,並將工人免職,而引發的集體性大罷工最為著名;其他的工運抗爭也多數獲得資方以調薪、改善勞動條件等回應。
    工友總聯盟向來帶有濃厚的左翼色彩,加上1929年後的路線也明顯以民族解放作為基調,而難逃日本殖民者的壓制。在蔣渭水病逝後(1931年),工友總聯盟勢力日趨式微,最後而瓦解。

參考書目: 
簡炯明,1991,《台灣民眾黨》(台北:稻鄉出版社),頁151-175。
李筱峰,1999,《台灣史100件大事(上)》(台北:玉山社),頁151-152。
王乃信等譯,1989,《台灣社會運動史  第五冊》(原《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》第二篇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捲)(臺北:創造出版社),頁70-98。

撰文:顏世佩/慈林職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