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林志工團

許文芬:小小的付出,大大的收穫

在慈林擔任志工轉瞬已經五年多了,很多親友看到我如此投入又快樂得不得了,都不免好奇,紛紛問我「到底在慈林當志工有什麼好處?」、「妳為什麼越來 越投入,而且越來越快樂?」乍聽之下,連我自己都有點迷糊,對啊,我怎麼這麼快樂,又這般地以慈林的志工為榮呢?而這樣的歡欣氣氛竟然強烈到親朋好友都感 受到了呢!到底每週僅僅一天在慈林的工作,有何魔力讓我如此樂在其中呢?

細細地分析,終於得到一點答案了:在慈林擔任志工,看似只有付出,其實卻未必盡然,在這裡,縱使有所付出,我也只有一丁點兒付出,更多的則是收穫,這些收 穫相對於我的付出,實在多得太多了,尤其從林義雄先生伉儷的身教言教上,所學習到的,更是我一輩子當中最多也最難以忘懷的至珍寶貝。

相信大部分的親朋好友,只要跟我相處一段時間,就知道我是個心直口快的直腸子,往往一不小心就在嘴巴上得罪人,也常因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而氣得想跟他絕交,為了這個快脾氣、臭脾氣作祟而生氣懊惱,這是我來慈林之前生活中的家常便飯。

藍宗信先生側寫

為推動台灣民主運動館與慈林相關會務,慈林於2001 年歲末成立志工團,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,除了志工團長陳金鐘老師及副團長溫淑玲老師熱心奔走外,與志工們聯絡、調度與協調的窗口則由藍宗信先生負責。平 日裡藍先生總是用宏亮的嗓音熱心地招呼著志工們,無論是初來乍到的新志工,或是熟門熟路的舊志工,藍先生都能用親切、風趣的話語,讓大家彼此認識、熟悉, 滿頭白髮、一臉笑容的藍先生,親和的談吐及氣質就連每天去買早餐的早餐店老闆都說:「藍先生真是有氣質。」更把兒子帶來慈林擔任志工,希望能和藍先生一樣 成為有氣質的人。

曾祥榕:簡龍華先生專訪

簡龍華先生是一位「偉大」的慈林志工。三年前,在鄰居簡太和先生的邀請下,他加入有生以來的第一個志工服務團隊--慈林志工團。為什麼偉大還要加上 引號呢?因為簡龍華先生曾經積極參加街頭社會運動,為追求台灣民主而奮鬥;而且其身材相當壯碩,因此用「偉大」形容。簡龍華先生另一個卓越的地方在於他有著輝煌的體育成績。當他還是蘇澳海事學校的學生時,就曾經是宜蘭縣四百公尺跨欄的縣運紀錄保持者,還代表宜蘭縣參加當時的台灣區運動會,練就了強健的體魄,以及虎背熊腰的「偉大」身材。

藍宗信側寫:憶太和

2005年9月7日,在慈林服務多年的志工--簡太和先生,因病過世。簡太和先生對慈林大小活動無不傾力協助,熱心參與,對職工、志工更是照顧有加,大家時常聯絡感情,私底下他也是大家的好朋友。是故太和先生好友,同時也是慈林職工的藍宗信先生寫了這篇文章,以茲懷念。

太和一生勞碌,臨走時仍然一身工作服:雨靴、工作短褲、背心…。驟聞噩訊時,內心實在難於接受事實,前一晚大家還一同用餐,席間歡聲連連,有說有笑,沒想到,才隔一晚,他就這樣的不告而別。

回想2002 年慈林志工團剛成立,大夥正全力為「台灣民主運動館」獻館籌備工作而忙碌時,太和不只在工作餘暇,過來支援幫忙,有時甚至放下手邊的工作,機動應急支援。爾後,不論是有參訪團體臨時到訪,太和與寶琴賢伉儷總是適時過來幫忙,從接待招呼到維持交通秩序,都不遺餘力。如遇有團體預約住宿、慈林講座及其他活動、年終晚會、或是每個月的志工聯誼,甚至是核四公投的各項活動,他們也都無役不與。

賴瑞鼎:分享~成長經驗另一章

2004年5月前往慈林與教師聯盟老朋友吳麗慧老師一敘,董事長方素敏邀約加入志工行列,從暑假起,我便成了邊做邊學的慈林導覽志工。近一年來,透過自我要求及融會整理,自覺是人生成長的另一個奇特的經驗。願述一二,與大家分享。

◎我的心情是興奮的

服務教職28 年,抱持著每天用最愉快的心情、最宏亮的聲音面對每一位同學,而當導覽志工,面對不可能日月更新的史料,保持興奮愉悅的心情更是對自我的期許,也是一種挑 戰。我謹記:「一次導覽,一分機緣。」「一次導覽,一顆種子。」陽光底下每天都有新鮮事,有此心情,志工必可以是快樂充實的。

◎我期望不斷超越自我

之ㄧ:
每一面展板俱是一段史事的菁華。為了解說社會運動史料中心,重新翻閱蕭新煌博士的著作;為了更接近教改的前後,重新審視當年參與410 教改的種種,以及教育改革審議的始末。只為了更清晰了解每一事件的背景,也從社會運動的影響中,體會必然的政治運作,透過實例的解說,自己的背景資料充實了,參訪者也得到更深切的了解。在這一區,個人更重要的是期盼參訪者貼近自己的生活,關心每個生活議題。多管一些閒事,共享社會進步。

[慈林語錄]招募網路讀書志工

緣起:

書海浩瀚,未能盡讀,因此有「格言」、「語錄」、「雋語選粹」的編纂。然目前所見該類圖書,隨見隨錄,縱有分類,亦感龐雜枝蔓,既無編寫者明確之態度貫穿全書,即條目之間亦時有杆格相違者,徒使檢閱者茫然不知依從。

慈林語錄之編纂,即欲彌補上述缺憾,以取精用宏的方式,藉古往今來偉人的睿智之語、凡夫的肺腑之言,脈絡清楚的表達慈林對人生的態度、世界的看法,期使消沈者得到鼓舞、痛苦者得到撫慰、迷惑者得到牽引、冥頑者得到點化。然此工作非一人一時能竟全功,乃計畫集合眾人之力,共同從事此一事工。

辦法:

1、參加資格:凡認同慈林宗旨且喜愛閱讀者。
2、選書方式:就慈林語錄編輯小組提供之閱讀書目進行選讀。
3、選錄通則:凡能鼓舞、啟迪、感動、撫慰人心並引導生活積極向善的睿智之語。
4、補充說明:將選錄之佳句填寫於佳句摘錄表,(E-Mail)傳回編輯組彙整建檔。摘錄之佳句經編輯小組審定後,不定期出版【書海拾貝】,並擇要於【慈林通訊】刊載。

 

陳鳳萍:一份珍貴的禮物

——核四公投促進會成立十週年有感

We Few 
We Happy Few 
We Band of Brothers and Sisters.
~核四公投促進會

核四公投促進會成立十年了,這些年核四公投促進會聚集了許多有共同想法、目標的志工們,透過志工們參與的行動,努力遵守非武力行動所展現的精神、力 量,讓這十年顯得彌足珍貴;身為核四公投志工的一員,深刻體會透過成員的互相鼓舞、勉勵,非武力行動自許的組織也可以呈現有力而撼動人心的行動,每次參與 的經驗總讓我受益良多。

第一次參加核四公投促進會的活動是1995年5月的「核四公投、千人守夜」行動,在那次持續18小時的靜坐、守夜、非武力行動的演練,對初到台北求學的我而言,是個相當難忘的經驗,特別是核四公投促進會成員們帶給我的幾種印象:

「沉靜」。初加入核四公投隊伍,看著穿著整齊的核四公投服裝,安靜、守紀律的隊伍,好似準備參加一場慎重的儀式,和印象中的群眾運動場合相當不同,身處其中令人感到這是相當特別的時刻,原本不安而浮動的心就跟著平靜下來。

吳文薰:十三行博物館參觀記

九月廿一日清晨,七十幾人搭乘兩部遊覽車,從慈林基金會出發。首先在福隆遊客中心略事休息,然後約經兩個小時的車程,終於抵達台北縣八里鄉的「十三行博物館」。

進入博物館,分成兩組參觀,我們這一組是由童小姐為我們作精釆的導覽解說:

一.博物館本身的建築很特別,有「鯨背沙丘瞭望台」,與傾斜不正的「考古八角塔」,還有指向大坌坑遺址的兩道長牆及其間的走廊。它可是2002年「台灣建築獎」的首獎呢!

  二.全館凹陷於地下一點五米,我們入館前,需經歷一段向上後再往下斜伸的坡道,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。

三.十三行遺址的被發現,始於1955年秋天,空軍少校潘克永隨機飛越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,發現羅盤有異常現象,推測此地可能蘊藏大量鐵礦,後經地質學者確認為史前人煉鐵的鐵渣,始正式定名為「十三行遺址」。

四.十三行人生活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到五百年前,屬於台灣史前的鐵器時代,確定擁有煉鐵技術。文化內涵十分豐富,「人面陶罐」是十三行遺址出土的代表文物之一,且為台灣唯一出土的人面陶罐。從出土文物及現象顯示,十三行人與平埔族凱達格蘭人應有相當密切的關係。

陳淑娟:慈林志工快樂行

我從服務三十年的教職退休下來,心想應該要做一點社會工作,盡一點社會責任。很幸運地遇到上帝派來的天使—溫淑玲老師,在她熱情邀請下到慈林基金會作收集資料工作。並在台灣民主運動館成立後,擔任櫃檯服務的工作,四年多一路走來收穫滿滿,令我以慈林人為榮。

志工團體中人才濟濟,來自各方表現傑出的人士因理念相同而自然靠近慈林家族,如魚得水、水得魚,恣意優遊,皆用熱烈的心投入其中,無怨無悔、每人的臉孔都有著柔和的線條和氣質。

慈林職工團隊,各人各司其職,待人親切,輕聲細語有如沐春風之感,在他們運作斡旋下,極有效率的引導志工。

慈林規劃固定舉辦的研習活動,聘請國內各領域傑出講師,讓我們志工及鄉親有震撼的啟示作用,資訊像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生命,心靈中更有愛鄉土、愛民主的充足糧食,知道自己堅持理念是正確的。

林義雄律師伉儷言行謙恭,不多言語,言必有物,親近他們,我看到人性尊貴的一面,瞭解原來人可以活得如此從容而實在,刺激我那存在於內心深處柔軟的部分,再將它內視擦拭,讓它不再蒙塵,開始對人性有正面的看法,充滿信心。

陳雅雯:214核四公投靜坐行動 〜憨面台灣人

「我右手牽的是一位年近80歲的阿桑,是一雙長滿繭的手,很厚實,我左手牽的是一位年輕媽媽溫暖的手,很柔軟,她的另一邊也牽著她三歲的小孩,來電的那一 刻,我們一起唱「我愛台灣」,有點想哭,因為神奇的電流...」,這是我在參加完「214誠信立國,拜訪國民黨行動」之後所寫下來的一段心情,那天我們用 愛與歌聲包圍了國民黨。核四公投促進會一直堅持以最謙卑但卻最堅定的態度,表達出我們對台灣社會的期許跟想法,比較台灣過去總是激情的群眾遊行模式,這樣的靜默,讓很多參與其中的人得以真正清楚每一次行動的訴求,大家也願意共同遵守行動中的每一條公約,並發自於內心大聲得說出來,少了許多激情,多了一份對是非判斷的理性自制,我想這是每一位曾經參與行動的志工,包括我自己,所深刻感受到的。

頁面